新闻介绍

动作——人物外部的行为

浏览次数:2721次发布日期:2018-10-29
 

动作——人物外部的行为

 

 主讲人:李景宽

 

动作描写在记叙文中比较普遍,尤其是写事、写人的记叙文,都离不开写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包括言和行,人的语言也属于行为,除了语言那就是动作了,而人的动作是由人的意图所产生的行为。动作是人的意图的外在反应,也就是说,看人的动作就能了解人的意图,从而了解人的性格和人的品格。一个人正在撬门别锁——那是贼。一个人向乞丐施舍——那是善良人。夜深了,男孩还在台灯下复习功课——那是爱学习的孩子。他在课堂上看手机微信,老师走过来时,他急忙将手机藏进桌堂里——他是个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孩子——这些结论都是根据人的不同动作得出来的。

那么,动作描写有多少种类呢?动作描写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这样几种:

第一种,情绪动作。举个例子说吧——

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面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忙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页)

这是《儒林外史》中最经典的情绪动作描写。范进年年参加乡试,屡次都失败了,而这次居然中了举人,他乐疯了。这段情绪动作描写非常精彩,“看”、“念”、“拍”、“笑”,“说”(“噫!好了!我中了!”)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老太太灌几口水后——范进“爬”“拍”“大笑道”“飞跑”“踹(在塘里)”“挣起来”“拉他不住”“拍着笑着”“走到集市上”——众人说他“欢喜疯了”结束。大家看,作者描写这个情绪动作一连用了十七八个动词,把范进中举后欢喜疯了的情形惟妙惟肖地描写得淋漓尽致,生动至极——这是第一种,情绪动作。

第二种,贯穿动作,举个例子——

超把枪望后一招,西凉兵一齐冲杀过来。操兵大败。西凉兵来得势猛,左右将佐,皆抵挡不住。马超、庞德、马岱引百余骑(ji),直入中军来捉曹操。操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髯(ran)者是曹操!”操惊慌,掣(che)所佩刀断其髯。军中有人将曹操割髯之事,告知马超,超遂令人叫拿:“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8页)

曹操狼狈而逃,听见指认“穿红袍的是曹操”,他就急忙脱下红袍;听指认“长髯者的是曹操”,他惊慌地摘下佩刀把胡须割断;指认“短髯者是曹操”,他立即扯旗角把脖子下巴包上就逃。曹操在逃命中,一连串的掩盖真面目的动作“脱红袍”“断其髯”“扯旗角”“包颈”——这几个动作就是贯穿动作。

第三种,细节动作,举个例子——

(严监生)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能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过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只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气了。(吴敬梓:《儒林外史》74-75页)

严监生临死前手指不肯放下的动作——堪称经典的细节动作,表现了这个老财迷吝啬至极,油灯里有两个捻子都心疼,看做是一种浪费。别人都没理解,只有他的小老婆理解了,上前挑掉一个灯捻,老财主的手指才垂下,登时就咽气了。严监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塑造最成功的守财奴,可以与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笔下的商人吝啬鬼欧也妮.葛朗台相媲美。

第四种动作,下意识动作。什么是下意识动作呢?下意识就是不知不觉、身不由己的动作。举个例子——

他目不转睛地斜着眼瞧着石板,费力地照着头一行字抄写,可是每次都写得不一样。他把舌头伸出嘴角外面,不时地绕着嘴唇舔上一圈,使他的脸上暂时出现白净的一环,仿佛他做这吃力的作业,很需要得到舌头的帮助。([]劳森:《他爹的伙伴》 《劳森短篇小说选》第2页)

大家注意,在劳森的笔下,这个人抄写的时候,有个下意识动作:总是“把舌头伸出嘴角外面,不时地绕着嘴唇舔上一圈”——这个下意识动作贯穿于他每次抄写过程中,连他自己都不曾察觉。

第五种动作,习惯动作,举个例子——

这位绅士的态度,是由一点定规和法则的;连擤鼻涕也很响。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弄的,每一擤,他的鼻子就像吹喇叭一样。然而这看来并不要紧的威严,却得到了侍者们的大尊敬,每逢响声起处,他们就把头发往后一摇,立正,略略低下头去,问道:“您还要用些什么呀?”([]果戈理:《死魂灵》第48页)

在俄国大文豪果戈理的笔下,这位绅士的习惯动作是擤鼻涕,“每一擤,他的鼻子就像吹喇叭一样”。他这个习惯动作得到侍者们的“大尊敬”,与主人形成了可笑的互动,非常有趣。

还有第六种动作,叫做传奇动作,比如关羽受毒箭所伤,请神医华佗做手术,华佗要用麻药,关羽拒绝,喝了几杯酒,与马良下棋,华佗用刀“割开皮肉”,露出骨头,“骨上已青”,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这是经典的传奇动作。

再一个经典的传奇动作就是《水浒传》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连根拔起。”这两个“传奇动作”,流传至今。

那么,我们可以用“贯穿动作”作文吗?当然可以呀,比如“学骑自行车”、“学炒菜”、“学滑旱冰”等等,都可以写成一篇记叙文。

比如强强同学我写了一封信,是写给奶奶的,里面突出了奶奶教他“缝口袋”这个动作,请看——

奶奶:

您好!您去三亚居住已经半年了,我真想您哪!您在家的时候,教会了我做很多事。记得有一次,您教我缝口袋。那情景再过几年我也忘不了。那是一个晴朗的天气,老师告诉我们下回上课每人带一个能踢着玩的里面装着米粒的布口袋。我回到家,对您说:“奶奶,您教我缝口袋吧,我们用。”您说:“那是小姑娘的活,你不用学,我给你缝一个。”“不嘛,老师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您就教教我吧。”我扯着您的衣裳襟央求着,可您还是不答应教我。我看您不答应,就抱住您的胳膊纠缠您。您经不住我的软缠硬磨,答应教我了。您拿出一个布包,打开,里面是花花绿绿的布头,您检出几块,用剪刀裁剪得方方正正六块,然后拿出针线,把线从针眼里穿过去交给我,您在旁边指导,我开始缝合。乍缝的时候,我笨手笨脚的,总也缝不好。您手把手教我,我一不小心,针扎了您的手指,老红色的血从针扎进去的地方冒了出来。开始,像小米粒那么大的血珠,逐渐逐渐大了,血像黄豆粒那么大,我吓得不知怎么办好。您含笑地说:“不怕,出点儿血好。”说着,把带血的手指放进嘴里一吮,就把血吮没了,又教我缝起来。可我总是缝不好,针脚时大时小,缝得七扭八歪。也许我没长拿针的手吧?我真有点没信心了。您鼓励我说:“一回生,二回熟,多缝几回就好了。”可是,那天我始终没缝好。第二天,您就去三亚了。您走了以后,我更加努力学习缝口袋,叫针扎了好几回,后来终于会自己缝口袋了。奶奶,您听了一定会为我高兴吧?从这件事上,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就能做好。奶奶,您说是吧?

此致

敬礼

您的孙子强强

2018130

强强同学把奶奶教他缝口袋的细节动作描写得非常细腻,尤其是针扎了奶奶手指的细节,非常传神。我们要向强强学习,认真干好一件事,细致入微地写好动作细节。

Copyright ©2011 全国作文大赛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7166号

联系电话: 400-607-0304 24小时咨询热线:13522223733 电子邮箱:qgzwds@126.com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路27号 邮政编码:100082 技术支持:宽维网络